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見傾心,那些愛上太倉的理由 歲月,銘刻著你們青春的倩影;時光,記憶著你們快樂的笑顏。畢業了,即將跨出學校的大門,你們人生的旅程正等待開啟新的一頁。太倉,歡迎你,歡迎莘莘學子歸鄉的選擇不久前,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歸雁家書從江蘇省太倉市寄出,飛向全國各地,送
原標題:一見傾心,那些愛上太倉的理由
“歲月,銘刻著你們青春的倩影;時光,記憶著你們快樂的笑顏。畢業了,即將跨出學校的大門,你們人生的旅程正等待開啟新的一頁。太倉,歡迎你,歡迎莘莘學子歸鄉的選擇……”不久前,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歸雁家書”從江蘇省太倉市寄出,飛向全國各地,送到了2496名太倉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手中。
王浩添是第一個收到家書的畢業生,打開郵政定制的包裹,里面不僅有“致太倉學子的一封信”寄語信箋,還有“太倉元素”彩繪明信片、“歸雁騰飛”主題書簽、人才政策和就業服務二維碼等,滿滿當當的包裹不由得勾起了他對家鄉的思念。“雖然在外求學多年,但我也始終記掛著家鄉,就像家書中說的一樣,太倉近些年的發展勢頭很好,所以我也決定回家鄉工作。”王浩添說。
〓 太倉站
不僅是漂泊在外的太倉游子渴望回鄉,這幾年,還有無數海內外英才紛至沓來,選擇在太倉就業創業。數據顯示,2021年,太倉全市人才總量已達到22.79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數突破2.42萬人,同比增長10.1%。這個占地面積不過8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00萬左右的縣級市,究竟有何魅力,能讓這么多人才留在這里,愛上這里?
〓 太倉風景
“太倉兼具‘天時’‘地利’‘人和’,有著獨特的區位條件、扎實的產業基礎、深厚的開放基因、宜人的居住環境,完全有底氣讓每個人才都能找到‘愛上太倉’的理由。”太倉市委書記汪香元表示。
隔山跨海,發出“春天的邀請”
太倉市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是蘇州對接上海的橋頭堡。在今年上半年嚴峻的疫情形勢下,太倉也受到較大影響,但人才的招引工作并沒有因此停滯。
既然不能面對面溝通,那就將一切轉為“云”上。在今年春節前后,太倉面向高校畢業生等就業群體,開展了“2022春風行動網絡招聘會”和“1+8”直播帶崗活動,共有77家重點企業參加直播帶崗,提供崗位需求3080人次,累計點擊量達646萬,累計觀眾數108萬,省外占比達68%。
當然,網絡招聘、線上求職對于太倉的求職者來說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舉辦直播,邀請企業介紹崗位,這些都是常規操作。但今年我們還新增了實時面試的功能。”太倉市人社局負責人介紹,為了讓網絡招聘更加實時有效,太倉與智聯招聘合作,第一次嘗試視頻招聘的新模式,即學生能夠在觀看直播的同時投遞簡歷,企業在線邀請面試,從而達到“面對面溝通,實時面試”的效果。
今年春天,太倉面向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20多所高校舉辦的“‘春天的邀請’云聘月活動”就以這種方式展開,幫助許多企業解決了招人難題。
〓 2022太倉市“春天的邀請”云聘月
昭衍(蘇州)新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今年招聘人數需求達400多人,70%以校招為主。“我們對于本科及以上研究人員,特別是碩士、博士這類人才需求較大。” 昭衍招聘主管龔容表示,其公司參加了生物醫藥專場、沙溪鎮專場以及合肥學院專場等網絡招聘會,收獲頗豐。“公司對高校學生需求較大,定點高校視頻招聘為雙方搭建了溝通平臺,既降低了企業招聘與應屆畢業生求職的成本,也提高了招聘與求職的效率。”
〓 昭衍新藥
在“時時可應聘,日日有活動”的要求下,此次“云聘月”共吸引了374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5558個,收到簡歷16679份,其中視頻面試及直播期間完成面試人數1853人次,意向數743人次。
在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中,出身于本土的應屆高校畢業生自然是太倉最牽掛的。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6月中下旬,2496名像王浩添一樣的太倉籍應屆畢業生都收到了集“太倉元素”彩繪明信片、“致太倉學子的一封信”寄語信箋、“歸雁騰飛”主題書簽、人才政策與就業服務二維碼等功能于一體的“歸雁家書”,號召他們能夠回鄉創業就業。“其中已有不少人有回太倉就業的打算,屆時我們也會給他們提供精準的就業服務。”太倉市人社局負責人說。
兜兜轉轉,“我打算定居這里”
一些人從太倉走出去又回到了太倉,還有一些人到世界各處兜了一圈,最終選擇留在太倉。
太倉德國中心總經理Marike在2007年到北京留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在2018年選擇來到太倉。問及原因,她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記者:“當時的工作已經做了5年,我想要換個工作,剛好德國中心這邊有個機會。我也沒有想到后來會搬到太倉,但來了以后確實沒有后悔。”
在Marike看來,比起上海,太倉的生活節奏更舒緩,環境更安靜,同時讓她“能夠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目前老公孩子都和Marike一起在太倉生活,提到未來的打算,她坦言:“誰知道以后會怎么樣呢,但是現在,我打算定居這里。”
作為中國通,Marike在太倉還擁有許多德國朋友。太倉深耕對德合作近三十年,是 的“德企之鄉”,現有德企四百多家。其中不少企業在落地太倉前,都會與Marike所在的德國中心聯系。“他們要進入中國市場前,常常會聯系我們問一下,應該到中國哪里去,應該合資還是單獨注冊公司等。”
〓 太倉航空產業園
通常這個時候,Marike都會向他們推薦太倉,不僅因為她自己就身在太倉,更因為這里的政府服務十分到位。“在這邊如果有什么困難,都可以很快找到政府對接人幫你解決,如果在大城市可能就沒有這么方便。”
據了解,隨著德企的集聚壯大,太倉圍繞德企個性需求,充分挖掘部門潛能,精準推出了系列特色服務:2009年,太倉市“中德企業合作基地”進入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系機制,司法局推出面向德企的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和綠色通道、審限跟蹤、主動協商等“組合式”司法服務;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德企項目用地上優先供應并對德企開辟辦理不動產登記綠色通道;稅務局建立德資企業專家預約服務綠色通道、推行“容缺辦理”,開設英語德語稅收窗口;各部門定期舉辦對德政策宣講和聯合走訪活動,營商環境日益優化。
〓 現代工業體系
近三十年的對德合作史,也是太倉不可替代的優勢。自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戶以來,太倉對德合作以獨特的“源自民間、自下而上”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成為德國中小企業投資最密集的縣級城市典范案例。
〓 太倉企業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目前,太倉德資企業以高端裝備制造、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為主,總數433家,總投資超50億美元,年工業產值超500億元,畝均產值、利潤、稅收分別達1400萬元、150萬元和110萬元。半數以上的德資企業在太倉開展本土化研發創新,90%以上的早期落戶德資企業完成了增資擴產,多家德資企業已將中國區總部或功能型機構放在太倉,集聚了5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
“太i才”真愛才
因為悠久的對德合作史,太倉也借鑒德國城市建設與生態環保元素,開發建成了一批具有德國風情的商業街區和生活配套設施。每年舉辦啤酒節、足球賽、乒乓球賽等中德交流活動,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將太倉當作“第二故鄉”。
無論人們從哪兒來,太倉總能讓他們感到“家”的歸屬感,這或許是太倉 的魅力。
4月25日,太倉市委人才辦出臺《關于進一步關心關愛人才 助力人才企業紓困解難十條措施》,從完善綜合服務保障、助力人才企業復工復產、強化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了對廣大人才的關心關愛力度。
〓 全市人才工作推進會
“上海疫情期間,我們的總工程師也被隔離在上海,產品研發受到很大影響。后來太倉這邊出臺了一些政策,如果企業有困難的話,可以提交申請,政府幫我們出證明,讓一些核心人員能夠出滬來太。”太倉點石航空公司總經理趙運生談到兩個月前的困境還是心有余悸,“幸好有太倉政府的幫助,我們的工程師才能順利來到太倉,投入整體研發工作。”
太倉對人才的珍視無時無刻不在體現。今年6月初,在“太i才”創新創業服務月開幕式上,“太i才”人才服務品牌和“太易居”人才公寓品牌正式發布,以一座城市的名義為各路英才提供 禮遇。
〓 “太i才”創新創業服務月
“當前的太倉正處于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的‘超級風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求人才,也更有條件成就人才。”太倉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衛江說。
這種成就人才的條件,既是“真金”也是“真心”,既是“硬件”也是“軟件”。
據悉,太倉將實體化建設運營人才服務中心,開通“人才服務總入口”,整合各部門各條線服務事項,推出“一攬子”服務舉措,讓人才享受“一站式”至尊體驗。
同時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設立24小時人才服務專線,迭代升級“太i才·人才政策一點通”,變“人才找政策”為“政策找人才”,讓人才需求線上線下都有求必應。
另外,太倉還不斷完善撥投貸聯動機制,發揮基金撬動作用,大力推廣“人才貸”,為人才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太易居”人才公寓品牌則是為了加快人才社區建設,提升人才公寓供給水平。未來,太倉將把全市人才公寓統一納入“太易居”品牌管理,重點打造一批高品質人才公寓樣板,加快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著力提升綜合服務保障水平,讓各類人才易居在太倉,讓每個大學畢業生來到太倉就有“人才房”住。
〓太倉人才公寓
“讓每位人才都能找到愛上太倉的理由”,未來,太倉將不斷打響“人到蘇州才有為,才聚太倉更幸福”的工作品牌,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讓人才來太倉一見傾心、對太倉一往情深、在太倉一展身手!∥/芒種 枝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doguns.com/